日期:2023-06-13 11:16:24 来源:玉林晚报
患者家属提供的割香螺照片。
(资料图片)
宁海县第一医院ICU陈启江主任介绍,该毒素没有特效解毒药,中毒者主要呈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经过数小时的抢救后,张女士的症状得到改善,在4日夜间9点钟左右,患者能自主睁眼,但四肢仍不能动。晚上11点左右,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意识,四肢也能运动了。
目前张女士已经完全清醒,并撤除呼吸机,拔出了气管插管,器官功能损害基本恢复,准备转入普通病房。
医生提醒:一旦发生误食请及时就医其实,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据了解,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螺身细长,形似圆锥体,尾部较尖且细长,大小如“指甲盖”一般,整体长1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螺肉呈淡黄色。其所含有的河豚毒素大约0.5毫克就会致人死亡,并且,靠家庭加热烹调不但不会起到“去毒”的作用,反而还会增加中毒风险。
每年的4-9月是织纹螺的旺汛期,也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期。
如果误食织纹螺后发生中毒,早期的表征是舌头、口唇以及指尖发麻、眼睑下垂,接下来很快会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更严重者会出现言语不清、瘫痪、声嘶、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窒息甚至死亡(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
一旦误食,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最好能带上“肇事螺”,以便医生尽快确认致病毒素。
织纹螺中毒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目前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死亡率极高。医院急救处理以催吐导泻,洗胃、利尿排毒等措施为主,以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等。
对于织纹螺中毒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解毒药物。早在2012年,国家原卫生部2012年公告(2012年第13号)中就明令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消费者若发现市场中有人售卖织纹螺,应当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投诉举报。
每年端午前后,是这种螺生长成熟的时候。小小的织纹螺却有这样大的毒性平常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误食!来源 | 中国新闻网、宁波晚报、广州日报编辑 | 宁 夏责编 | 张宗海校对 | 胡宗梅审核 | 钟 原监制 | 邹焕钧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