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复盘热火vs掘金:斯波封神4改进攻,新增1-3-1联防 每日精选

日期:2023-06-07 16:55:55 来源:小小小小鸡MJ

纸上谈兵|复盘热火vs掘金:斯波封神4改进攻,新增1-3-1联防

聊聊热火对阵掘金的G2。

先来谈谈观感的话,只有一句话:“斯波真TM牛逼,热火的执行力真TM厉害。”越看录像,越有这样的感觉。

在上期的文章中,笔者谈过热火想要赢球的话需要做得4点改变:


(资料图)

从大面上说,要么三分命中率来到季后赛平均的38%以以上,要么巴特勒抡40+,否则别想赢球;最后热火全队干了48%的命中率;

从进攻的优化来说,巴特勒主攻坚,减少个人持球组织发起,将组织任务放到投射更准的文森特,斯特鲁斯甚至邓罗手里。利用他们和阿德巴约的挡拆,吸引约基奇外扩延误后的边角机会;

热火做得比笔者说得更为极致,更加夸张。

防守掘金的主思路依旧是主掐其他球员,尤其是延续在对阵太阳次轮时就说过的宁可二人转时包夹默里,也要控制其他人;让约基奇个人进攻;

然而,笔者在上期文章中就说过:“无限换防谈何容易,球员在比赛中任何的愣神都会导致防线的崩塌......”

还有一点,笔者文末追加了一句:“联防不要在有约基奇的时候使用。”

结果热火不仅在有约基奇的末节大摆新研究出的1-3-1联防(也就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文森特出现在防约基奇的位置,下文会详说);更是凭借着这一防守奠定了末节的逆转。

归根结底,这场比赛是这么一个情况:

笔者无论再细致,再到位的赛后复盘,调整,前瞻都是纸上谈兵;例如无限换防,轻如鹅毛的4个字完全无法体现其操作难度。再例如所谓的“让约基奇抡”,这是个连“傻子”在看了这么多场掘金的比赛时都能想到的办法——

但问题是,该怎么执行呢?

换言之,本场热火在进攻端的4次改变(下文会详解),和防守端的针对性调整真可谓是大师级别。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聊:

约基奇抡但输球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么;热火彻底解放进攻除了扔得准以外的原因是什么;文森特防约基奇究竟是个什么操作;掘金接下来怎么调

首先,第一个问题:约基奇抡真的仅仅是因为把队友看住了吗?

我们来看一组镜头:

第一个镜头发生在首节的9:50,文森特利用和阿德巴约的侧翼挡拆进攻,约基奇这次沉到内线。文森特做了一个“保罗式”的横切再后撤的中距离结合,命中。说真的,这球难度不小。

此时,掘金开局0-7落后热火,打了接近2分半还一分未得。

所以这就有了下个回合约基奇直接一个交叉之后,落低位要个人单打。接球时进攻时间还剩14秒,出手后还剩8秒;打进,终结掘金的得分荒。

因此,我们就能够发现,约基奇的出手数增加其中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和对手的进攻有关。也就是说,当对手攻得风调雨顺,本方球队处于落后,陷入得分荒时;约基奇此时就需要提前进入攻击模式——

用无差别的1打1,全队最稳的进攻方式先得个两分。

换言之,约基奇的出手数增加,所谓的得高分赢不了比赛,其实是件双向的事

它一方面意味着传球给队友的路线被控制得很好,或者队友今晚集体拉跨;另一方面意味着球队在防守端全线崩塌,必须要自己出马把分差控制住。

同样的镜头,也发生在了掘金首节10-21落后的时候。这是掘金在前三节时最大的落后分差。

约基奇依旧是拿球走中路,没走任何战术就埋头抡了一个;接球时进攻时间还剩18秒,出手时还剩15秒。其实在这个回合之前,约基奇也个人强打了一球。

因此,我们来概括一下本场约基奇想要不走战术或者走给个人创造低位单打战术时的情况:

首节处于落后阶段,个人抡;

泽勒上场之后,疯狂干;

第三节,第四节双方分差处于焦灼阶段时,个人抡;

常规战术下,传给队友的传球路线被切断时,个人干;

那么,我们就先来系统得讲一下本场热火在进攻端的4大改变是什么

第一大改变,乐福的首发让波特进入到热火的点名名单内

这可以说是本场很具决定性因素的一个进攻端的大变动。

我们可以看到,当乐福在场之后,如上图所示,其会高频率得参与到上线的挡拆中;从而将原文持球人和阿德巴约的挡拆,细化为先和乐福闪挡掩护,再走阿德巴约真掩护的情况。

而这样的目的,就很好得暴露了波特这一防小后卫能力严重不行;外扑三分时的一些防守选位也糟糕的问题。

而相较于G1波特对位的马丁或者斯特鲁斯,乐福在外线投射时有更好的身高优势和投篮的前摇时间更少;这让波特在防这层掩护时会非常难受——他既要担心换防后的风险,如若不换防去扑乐福的外弹,又得保证防守身位。

正如上面这个所示的一样,波特选择了换防,但抢得太过被文森特一步摆脱。文森特随后突破吸引内线3人收缩,最终给外线的斯特鲁斯创造了一个好的三分机会。

斯特鲁斯首节的三分是7中4。

因此,之所以说波特对位乐福,乐福高频率参与到上线至关重要,原因在于——

热火从原本的约基奇防外线准的球员时的延误,这一个进攻端的可捕捉点(还有一个是巴特勒硬解,但好几场效果不好了);

一下子多了一个外线抓波特防挡拆的弱点,这第二个进攻端的可捕捉点。换言之,进攻端的富足感大大增加。

我们上一期文章就说过,季后赛中的进攻,第一要务就是要去学会如何改变对手的防守阵型;此前的改变是约基奇在守斯特鲁斯,文森特和邓罗的挡拆时的延误机会。但现在,正如这个回合所示:

热火能摆出一个侧翼,让乐福和巴特勒先后给文森特挡拆,文森特或错位小打大,或乐福扔三分;同时另一侧阿德巴约被解放出来给无球端的斯特鲁斯挂挡拆。又可以采用传统的乐福+阿德巴约形式;甚至乐福单挡拆的操作。

而这些,就大大增加了热火进攻端出机会的机率;这就是乐福很重要的一个价值。

第二大改变,阿德巴约持球推进增多,清空一侧发牌增多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热火进攻的大方向:热火本场的很多进攻,都是以突破或者错位吸引防守收缩或包夹后,给外线创造机会。

换言之,热火的主思路是服务于外线,这也是为什么说三分线的准与不准直接决定了热火的命运。当然,可能会有球迷朋友们说:扯这么多没用的干嘛,篮球比赛不就是比准吗?

但是,如何长期,长效得准,这就和进攻套路和创造绝对机会的能力相关了。

因此,这一场热火追加了很多阿德巴约亲自从后场运球推进的回合,正如上图所示在阿德巴约推进的过程中,文森特还会悄悄得给他做个掩护,来制造潜在的换防机会。

这样做得目的很简单,首先阿德巴约有很好的发牌能力,这在东决对阵绿军的前几战中我们就能够看到;他在衔接段领衔的时候甚至发牌打法一度成为热火的主流打法。而这类打法都减少了他和后卫直接发动挡拆,或者手递手的成本;

此外,追加了文森特的掩护,和直接背身坐打了吸引一定的收缩;这类或错位或往内渗透的思路都属于我们刚才所说的热火进攻的主要思路是制造这些情况后的外围三分机会。

第三,四大改变,巴特勒等人持球发动挡拆的位置和细节

在上一场比赛中,我们聊过掘金针对于巴特勒的防守策略:

从挡拆的本质上来收,采用约基奇沉退在后以及绕掩护的防守掐中距离,放三分,放进内线再围堵的方式。从个人低位单打的角度来说,戈登单防;波普等错位防守时堵下线转身,让走上线或中路包围圈。

但是,后者对热火来说是个机会。因为包围圈的形成就意味着掘金在内线堆积了大量资源,这样就产生了外线多点的三分机会。

而本场来看,正如上图所示,热火显然是做了更加精细,更加明确,更加针对性的调整;并且我们能深刻得体会到热火的执行力之强——

当巴特勒侧翼对位到戈登时,一律不采用直接的个人单打,吃力不讨好;一定是等阿德巴约上前挡拆后,再发动进攻。并且从之后的细节来看,一旦巴特勒陷入约基奇的沉退圈之后,除非出现了极好的戈登被挡拆挂住后的中距离干拔机会;否则一律往内线走,但不攻击。吸引内线收缩后,传给外围的机会。

正如上图所示那样,巴特勒和阿德巴约的二人转吸引戈登,波特和约基奇的防守下,文森特的外线大空位机会。

而如果想抓波普或者默里等人的错位,笔者选取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战术策略,来看上图

此时,阿德巴约会从挡拆者的角色再次变为发牌者,且发牌位置放到了弧顶。而巴特勒依旧会在侧翼和目标的点名球员做一个很快的交叉掩护,此时就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掘金换防,那阿德巴约就交球给到巴特勒去打默里或者波普。但要注意,即使是对上这两人,也是吸引协防后给外线为主,个人进攻为辅;

如果类似于上两个镜头没制造换防,那交叉的投手会移动到对侧底角,阿德巴约转而寻找另一侧投手的机会;实在不行就抓一个投手上兜时的手递手配合。

而这,就是热火针对于挡拆下细节的改变。

(这个回合就是文森特打了一个涉及到乐福和斯特鲁斯的掩护,波特这次选择换防,默里换防给了一个乐福的远投机会)

我们来总结一下热火的进攻:

如果走挡拆,那分为文森特的上线挡拆和巴特勒的侧翼挡拆。

文森特的上线挡拆先找乐福,去抓波特;再找约基奇,去挑战延误防守下的边角机会。如果阿德巴约被解放,那就可以去侧翼多做一层无球端射手的定点掩护;

巴特勒的挡拆,分为涉及到戈登或者非戈登的球员,如果是戈登对位,那就走阿德巴约的掩护后往里深入,吸引收缩的情况下再找外线;如果是非戈登对位,阿德巴约负责发牌,以及给外围射手找机会;

阿德巴约的持球推进发牌,综合效果依旧是找投手。

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热火这套进攻逻辑是存在致命缺陷的

说来很简单,缺点就是首发的5个人,一个都不能缺少(可能再次找回外线手感的马丁,或者邓罗可以替一下斯特鲁斯)。

洛瑞?季后赛打得很糟,约基奇防他是沉退,在他没有单场进4+三分之前,无法改变进攻模式;泽勒?更不用说了。在这套进攻逻辑里,有篮子的持球手(文森特),攻坚吸引夹击的攻坚手(巴特勒),外线稳定射手(斯特鲁斯),关键战术点(乐福),发牌和掩护墙(阿德巴约),一个都不能少。

这也是为什么,在本场的大多数时间内,只要这5人或者说这核心4人不在场,热火的进攻就会相当难看。例如本场出现过的阿德巴约+巴特勒+洛瑞+邓罗+马丁阵容;当时进攻异常停滞,各个球都在依靠巴特勒强干。

好了,在详细得聊完热火的进攻之后,我们再来谈回防守

先来聊聊很有意思的1-3-1联防,发生在末节。(说真的,斯波似乎很喜欢把绝招放在末节当杀手锏,即使是一些前三节就被动落后的局面时)

这个1-3-1防守的本质出现原因,就是为了掐约基奇在场时站罚球线的破联防方式而诞生的

在G1比赛的末节,热火同样是在有约基奇的回合摆起了联防,但随着约基奇的站罚球线。约基奇在这个位置可以直接中投,可以推着防守人往内线单打,可以利用下线球员上提后的底线机会送传球;破解得相当写意。

因此,1-3-1防守的目的,就是在约基奇破解联防的罚球线位置,提前安插好一名防守球员。

正如上个镜头所示的那样,马丁作为单箭头去缠绕外线持球的戈登,其实在这里,掘金就已经犯了一个破热火新型联防的错位——让并不是控球手的戈登面对这样的高压逼抢,减少了后续掘金落破联防位置,重新梳理的时间。

中路邓罗,文森特和洛瑞3个小个球员站成一排,文森特守中间;这是热火非常喜欢的一种防守模式。我们都知道,热火的2-3联防很像3-2变2-3(但其实不是);原因正是在于热火很喜欢将下线的一侧(同场是邓罗)在进攻发起的初期放在上线,去给上线施压和参与协防。直到球运转到这侧之后,再收回下线。

而这个1-3-1也是同样的道理,热火自然清楚3人全部在罚球线附近一定会裸给底角相当大的空挡;但是这一层防守的优先级就是控制约基奇和形成潜在的夹击,如果球打到裸空挡的一侧,一名球员再做回收。

因此,从整个上线的1-3来看,热火的目的就是派一名球员不断骚扰持球人来延组进攻发起;再堆重兵安插在罚球线位置以防止轻松的破联防。下线的话,阿德巴约不会轻易的出去,如果戈登得到底角三分机会那就放了。

这个回合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次是文森特负责第一线的骚扰和围堵,而球运行到某一侧,那一侧的防守人再回收到底线去对位。

同时,如果约基奇在中路强行要位的话,那防守人其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巨大身高差的情况下,疯狂绕前,给对抗,去卡身位;避免约基奇接球,或者让传球人出现犹豫,这球传出去到底会不会被抢断。

因此,其实比赛中文森特插罚球线绕前防约基奇算是个名场面;但这仅仅是热火1-3-1动态防守的需要。这个罚球线中路位置,在巴特勒没上之前,由马丁或者文森特担任;而在巴特勒上场之后,就变成了巴特勒。

可以看到,这个回合就是巴特勒在罚球线看管约基奇;但在约基奇打进打出的过程中,巴特勒选择了赌博式的包夹默里。但未果,最终给了约基奇一个舒服的吃饼机会。

那么,破解这个联防的方式,从方法的执行上来说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约基奇从侧翼等位置更聪明得插到罚球线之后,强行要球准备去单打这个身高远不如他的小个;或者说干错从弧顶开始,一路推土机得往里面推。

这些都是在巨大身高差下的可操作办法;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如果掘金每一球都这样去拆解防守的话,那就意味着约基奇需要每一球运球,强绕前对抗,再终结,消耗巨大;且每一次出手都化为了热火防守的终极目的——让约基奇得分,其他人不得。

那这样的话,从效率,消耗,和目的来说,热火就达成了。而这或许也是热火特意选择约基奇体能被消耗的第四节,再忽然拿出杀手锏的原因。在这个阶段,掘金阅读防守需要2-3个回合;约基奇再做个人单打,成功率或许会低于前三节。

热火其他的防守策略,大致是这么一个原则:

在防守约基奇和默里的二人转时,优先去扑默里,无论是原始对位人的后追还是中锋的堵突破路线,用双人去将默里锁死。尤其是本场乐福的出场让巴特勒去对位到了默里,防守的等级因此上升。

而裸出一些约基奇的中投空挡,三分空挡;即使约基奇在这些区域,例如三分投出了47%的夸张效率。热火依旧执行得是优先掐其他人的原因。

包括在面对约基奇有明确要强吃的回合中,例如打阿德巴约止住得分荒和打泽勒这一防守弱环;其余球员均是优先管住自己对位人的空切和跑位,提供可以被忽略的协防和骚扰。

此外,在掐约基奇和射手群的手递手时,用了侵略性更大,更强的防守动作,将这块区域控制得不错。

乐福本场防得太好了,这里就不细说了,来看一组镜头:

第一个回合,乐福果断放空波特协防到内线,拦下戈登的这次错位强吃。这是此前热火防得相当差的一环;

第二个回合,果断放掉戈登,去堵波特的突破路线,造成进攻犯规;

第三个回合:乐福再次关键补位,抢断......

掘金本场做得最漂亮的时间段在哪——是次节完全识破的热火的进攻模式

我们来看上面给出的4个镜头,没错,无论是直接的抢断还是破坏传球;全部都是原自邓罗这一侧。无论是直接判断邓罗的出球路线,还是抓那些给邓罗的战术。

掘金在这个阶段打得相当漂亮,他们看穿了邓罗作为衔接段战术终结核心的计划,并做出了相当棒的防守。伴随着戈登,布朗,杰夫-格林等季后赛三分投得一般的球员的集体命中,一举拉开了比分。

这也直接导致了邓罗在前三节的出场时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所以说,邓罗在末节那几个并不是战术机会,而是个人能力强行制造机会的连得10分;更像是一种对上半场自己的自我救赎

最后,我们简单聊聊掘金的调整:

最重要的,笔者觉得,其实是防守专注度和态度问题。本场掘金出现了两个集中阶段的防守问题爆发;一个在首节初段,直接奠定了10-21的落后;另一个是末节中段,在邓罗连续得分叫停之后,再次出现大量防守问题,一举被反超,被迫再叫停。

而这两个阶段的防守无一例外都是换防下的失误,给出的轻松得分机会。

因此,其实对掘金来说,他们可以不调整,因为他们的绝对实力摆在明面。而不调整的底气在于不相信热火在一轮系列赛中能三分爆种4场比赛。

但是,到了这样的一步之遥关头,掘金敢不相信吗?或者说,他们可以问问雄鹿,凭什么热火不能一准准4场

所以,这就衍生出了一个防守的问题,在保证对控卫的延误不变的情况下,掘金是否需要收一收对巴特勒的防守强度。不去做到每一次巴特勒的内线突破,都压缩得那么厉害?换言之,给巴特勒更多的突破空间,而将外线防守扩得更大,锁得更死。

这是信与不信的问题。

而对于小波特来说,除了小改一下对位让其不要对乐福以外(笔者认为这不是关键)。关键还是他能否在进攻端把防守端丢的分给找补回来。如果一名球员防守端变成了对手的进攻发起点,进攻端还扔出17中3的三分表现,这不是天坑吗?

至于掘金的进攻;说真的,108分对于季后赛够用了,还是先把防守做好吧......

标签: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